曾几何时,报刊亭和林阴道一样,是一道透着知性的城市风景线。现在,网络发达,很多人都选择从网上获取信息、阅读书籍,还有人会到报刊亭去买报纸、杂志看吗?报刊亭还能生存下去吗?
带着这样的疑问,昨天,记者走访了兰溪市区的几家报刊亭,发现传统的报刊亭正在悄然转型,寻找新的出路,从单一的卖书报杂志向代办缴费业务转变,单一的报刊亭成了综合的便民服务亭。
纯卖报刊的越来越少
便民服务增加了报刊亭生意
昨天早上,在兰溪市区李渔路,报刊亭业主赵先生正在给一位顾客办理电费缴纳业务。
赵先生开报刊亭已经有10年时间了。因为他的报刊亭对面就是老兰五中,所以前几年,还会有学生来买报刊杂志,去年兰五中搬迁了,报刊杂志的销量就更少了。
“现在来报刊亭买报纸的也就是一些老年人,他们不太会用手机、电脑,所以还会选择通过看书看报来获取信息。”赵先生告诉记者,但是老年人看书、看报的范围有限,所以买的品种也没有以前多了。报刊的利润比较低,如果当天报纸卖不掉,还要亏本,所以现在他在选择报刊杂志的时候也会“悠着点”。
记者发现,赵先生的报刊亭除了报纸杂志,还配备了一台电脑。“现在,我也办理一些代缴水电费、充话费的便民业务,这样也能增加一些收入。如果没有便民服务这一块,报刊亭基本开不下去。”赵先生告诉记者。
在老城工人路立交桥转角处,老蔡的报刊亭上挂着一块“便民服务亭”的牌子,上面写着话费充值、代缴水电费、代售长途车票等多项业务。
老蔡的报刊亭原来在城北菜场门口,后来因为整治占道,报刊亭被安排在了工人路立交桥转角处。“报刊亭的位置很重要,一般在学校、菜场边上的报刊亭生意要好一些。”老蔡说,因为挪了位置,报刊亭客流远不如以前。
后来,老蔡的报刊亭进行了改造,亭上安装了LED电子屏,每天滚动播放报刊亭的便民服务业务宣传信息,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报刊的新功能,选择到他那里缴费,报刊亭的生意又好了起来。
报刊亭“变身”服务亭
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多种业务
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线。昨天,记者在街上转了一圈,发现兰城的报刊亭都已经“悄悄变身”:除了销售报纸、杂志外,还能代收有线电视费、燃气费、各类通信费等公共事业费用,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多种业务,带来了很多便利。
家住市区邑厉坛的市民徐先生说,家里的水电费缴纳是个让人头疼的事,因为工作忙经常会忘记,去银行窗口缴纳又需要排队,而且上班时间也没法去缴纳。自从家门口的报刊亭开通代缴水电费业务以来,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便利。报刊亭营业时间比较长,上下班经过就可以缴纳水电费。报刊亭业主也是个热心人,有时候没带钱,跟他说一声,就会先帮忙垫付,有时候忘了缴费,他还不忘提醒一下,方便、快捷。
市民李先生经常会去报刊亭买杂志。他说,报刊亭是城市富有人文气息的一道风景线,不能缺少。如果生意不好,报刊亭自然要关门,这样就可惜了。现在报刊亭增加一些便民服务,这个做法挺好,不仅方便了居民,也增加了报刊亭经营人员的收入,让报刊亭能继续经营下去。”李先生建议,报刊亭还可以根据市民需要,增加更多的服务项目,真正打造成综合性的便民服务亭。